24小时热线

400-0055-120

24小时热线

400-0055-12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报道

转载|广东省眼库:角膜手术等待时间缩至3到6个月,但缺口仍大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

3月26日,广东省眼库举办2024年度角膜捐献家属座谈会,广东省眼库主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副主任医师冀建平透露,去年,广东省眼库共入库1289片眼角膜,其中,约1100片已应用于角膜移植手术。眼盲患者的角膜手术等待时长从平均一年左右缩短到3至6个月。年龄在51岁到60岁之间的捐献者数量最多,达288人。

广东省眼库2024年度角膜捐献家属座谈会

广东省眼库2024年度角膜捐献家属座谈会

广东省眼库源于1964年成立的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眼库实验室,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眼角膜捐献接受中心。2013年,省眼库经广东省红十字会授权,成为广东省红十字角膜捐献中心。省眼库主要从事眼角膜捐献协调、获取、处理、保存、分配及相关科研工作。

尽管随着捐献数量增加,目前患者角膜手术等待时间已大幅缩短,但冀建平表示,整体来看,当前眼角膜供体缺口依旧较大,根据最新统计,广东每年因角膜病变导致视力受损的患者超过2000例,其中儿童占较大比例,因此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并参与角膜捐献工作。

他介绍,如有角膜捐献意愿,可以到红十字会官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系统”、施与受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网以及当地眼库官网进行线上登记,也可以拨打广东省眼库电话400-0055-0120(24小时热线)。此外,还可以请医院医生代为联系角膜捐献协调员。


角膜捐献故事

一片角膜连接两个家庭的希望

这原本是两个毫无交集的世界。

一个是:用双眼看了许多美景,在离别之际,想留下些什么。

另一个是:日日在黑暗中祈盼,蓝天、绿野能重新出现在眼前。

一片透明的眼角膜连接起两个世界。眼角膜覆盖在眼球的最前端,是人睁开眼时,与美好连接的起点。当角膜破损或病变会致盲,需要角膜移植才能恢复光明。

于是,离别的赠与者,打开了看见蓝天、绿野的窗;幸运的受赠者,延续着离别者的心愿,重启了希望。

座谈会现场,多位角膜捐献者家属以及受赠者代表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继续看看这个世界”

座谈会上,一名头戴儿童款鸭舌帽的中年男性,格外引人注意。

捐献者家属李剑

捐献者家属李剑

那是李剑,李祥润的父亲。鸭舌帽原是李祥润戴的。离世前,小祥润正上四年级,每天都会戴着这顶帽子去上学。

家住广西贺州农村,李剑曾向往着,看着小祥润中考、高考、上大学,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他的包里,一直装着一张小祥润戴着“博士帽”拍的艺术照。却没想到,小祥润只看了11年的世界。去年,小祥润不慎溺水,遭遇重度肺部感染,经抢救无效,于6月离世。

这给李剑带来沉痛的打击,也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捐出小祥润的角膜。“孩子走了,总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这一决定,获得家人支持。捐出去的角膜,成了家人念想的延续。“啥样的孩子会接受小祥润的角膜?”“接受角膜的人恢复光明后都看了些什么?”“角膜有没有保质期,能不能用一辈子?”李剑红着眼睛,在座谈会现场追着医生问。

和李剑一样,挂念着受赠者的,还有杨统一。“弟弟的光明会延续给一个怎样的人?”他提问着。

捐献者家属杨统一

捐献者家属杨统一

四天前,杨统一的弟弟因直肠癌救治无效离世。在病床上,他对杨统一说:“等我走了,把我的角膜送给别人,替我继续看看这个世界。”遵从弟弟的遗愿,杨统一捐献了弟弟的眼角膜。生前,弟弟当过兵,能吃苦,即便得了癌症,也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座谈会上,杨统一表达对角膜受赠者的期盼:“希望受赠者能带着弟弟的乐观、侠义,观海听涛,延续美好。”


“重启希望”

在湖南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方强,被确诊为子宫癌晚期。有一天,她突然对女儿丁慧说,她有个心愿:把遗体捐出去。

丁慧并不意外。在她记忆里,母亲是个善良的人。

捐献者家属丁慧

捐献者家属丁慧

丁慧上学时,黄方强曾问她:“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有没有遗体捐献,可以对社会作些贡献?”当时她答不出,却对这个新鲜的词汇记得很清楚。时隔多年,当这个问题再次出现,为了帮母亲实现心愿,丁慧联系了红十字会了解情况,再一一复述给母亲。没想到,黄方强当即决定,捐献器官和遗体,为医学事业作些贡献。

座谈会现场,角落里有一位身着蓝色衬衫,佝偻着腰背的老人,全程一言未发,却一直抹着眼泪,那是黄方强的丈夫丁正英。对于器官捐献,他了解不多,但他知道,妻子想做的是好事,一定要支持。

2023年2月,黄方强离世,享年64岁,如愿捐献了遗体和角膜。


同样,出于对伴侣的绝对信任与支持,谢兰英也履行着丈夫肖先生的遗愿。

捐献者家属谢兰英

捐献者家属谢兰英

生前,肖先生经商,资助多位困难家庭学生上学,曾多次和谢兰英表达器官捐献意愿。病危时,他要求谢兰英在他离世后,不要太难过,一定要振作起来延续他的希望——继续帮助困难学生、捐出他的器官。去年1月,他因直肠癌离世,但由于器官捐献不达标,最终仅由广东省眼库工作人员为其实现了角膜捐献的遗愿。

“我会如丈夫所愿,振作起来,重启希望,也会鼓励身边亲戚、朋友捐献眼角膜。”谢兰英说。


他向捐献者家属深深鞠了一躬

曾经失明的日子里,韦乐总觉得自己是家人的“麻烦”。83岁的母亲要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出门要靠儿子牵着手走。

“是角膜捐献者让我摆脱黑暗,看到阳光明媚的春天。”在医院里,韦乐等到了同他适配的角膜,经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现在,他可以送儿子去上大学了。

受赠者韦乐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人体器官捐献人、接受人和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个人资料都应该保密。捐献者和受赠者双方秉持“双盲原则”。因此,韦乐并不清楚,是谁的角膜帮他重见光明。现场,看到其他捐献者家属,他深深鞠了一躬,表达对捐献者群体的感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科主任医师顾建军表示,眼科中心目前已进行接近5万台角膜移植手术,许多角膜受赠者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帮他们恢复光明更是重新燃起一个家庭的希望。以一片角膜为连接,一个家庭的伟大奉献给另一个家庭带来希望。”顾建军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科主任医师顾建军


每年,广东省红十字会都会在清明前后举办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今年设在3月26日。当日下午,李剑、杨统一、丁慧、谢兰英一同前往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在一座座纪念碑上寻找着家人的名字,对他们表示缅怀。

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文章转载自南方+记者 吴雅楠